
关注公众号!
百万资料等您来取

近日,住建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新版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(示范文本)》(GF-XXXX-XXXX),对工程计价、结算、风险分担等核心条款进行了多项调整,直接影响造价核算与成本管理。造价从业人员需密切关注变化,避免项目执行中的合规风险与经济损失。以下是关键内容解读:
一、新版《施工合同》五大核心变化
计价方式细化,强化过程结算
新增“过程结算”强制性条款,要求发包方按进度节点完成计量、计价,缩短结算周期(明确最长不得超过XX天)。
明确人工、材料价格波动超过±5%时,需按约定调整价差,造价人需动态更新数据。
工程变更与签证的时效性限制
承包方需在变更发生后7日内提交书面签证申请,逾期视为放弃权利。造价人员需加强变更资料的时效管理。
质量保证金条款调整
保证金预留比例由5%降至3%,且返还期限从“缺陷责任期满后”缩短至“竣工验收合格后XX天”,缓解企业资金压力。
农民工工资支付专户监管升级
要求造价文件中单独列项工资专户资金,未足额拨付可能导致工程停工,需在预算中提前规划。
不可抗力风险分担更明确
疫情、极端天气等不可抗力导致的停工损失,由发承包双方合理分担,需在合同评审时重点关注分摊比例。
二、对造价工作的直接影响
成本测算需更精准:价差调整条款要求造价人加强市场价格波动预测,避免漏算风险费用。
资料管理要求提高:变更签证时效缩短,需建立完整的台账跟踪机制,避免争议。
合同评审责任加重:新版条款隐含多项“默认视为同意”规则,造价人需参与合同谈判,规避模糊条款。
三、应对建议:快速适应新规
更新计价模板:根据调整条款修订企业成本数据库,尤其是材料调差模块。
强化过程管控:建议使用BIM或云造价工具,实时同步变更与结算数据。
专项培训:组织团队学习新版合同,重点解析“结算时效”“不可抗力”等案例。
结语
新版《施工合同》进一步向“公平风险分担、规范结算流程”倾斜,造价人员需从“被动算量”转向“主动控价”,提升全周期成本管理能力。建议立即下载官方文本(附链接),对照现有项目查漏补缺!
1、时间要求紧急的材料询价;2、非常规的、定制类材料;4、大型设备、系统设备;3、疑难材料、配电、弱电、智能化;4、争议材料;5、需要询价依据,询价报告的材料;
材料设备询价请联系:
赵经理18736006010(微信同号)
罗经理18638390840(微信同号)
来源: 询价无忧网 (www.xunjia51.com ) 仅供交流学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关注公众号!
百万资料等您来取

最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