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
添加到分组: +新增分组
新分组名称: 保存 取消
取消 确定
混凝土工程技术16问,收藏学习!
发表于2025-09-23 15:18:58 浏览数:2601 造价知识

混凝土莫愁工地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虽是句玩笑话,却也道出了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无处不在的普遍性。

混凝土工程涉及的技术知识十分庞杂,从强度等级、抗渗等级、标准强度,到抗冻性、养护条件、各类外加剂的性能、和易性概念等等,都需要每位工程人烂熟于心、信手拈来,做到目无全牛、洞若观火。

接下来,小编就和大家一起,把这些关键知识点梳理清楚。


1. 为什么混凝土要分强度等级?

要明白为什么分强度等级,先得搞清楚什么是混凝土强度等级。它是以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值为基础,人为划分出的特征强度。

根据标准,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是采用边长为150mm的标准立方体试件,在标准养护条件(温度20±2℃,湿度≥95%)下养护28天,按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。

根据规定,混凝土强度等级用符号“C”(英文Concrete的缩写)加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表示,例如:C30表示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MPa。

工程中不同结构部位承受的荷载不同,不能全部使用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。受压大的部位需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,受压小的部位则可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。因此,划分强度等级是为了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,做到经济合理。


2. 为什么规定28天的强度作为标准强度?

混凝土的强度依靠水泥水化硬化而增长,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随时间逐渐发展。在正常养护下,前7天强度增长较快,7~14天稍慢,28天以后增长更为缓慢。

以28天强度作为标准强度,是基于工程实践的综合考量:若以更早的强度为准,混凝土性能未能充分发挥;若以更长的龄期为准,则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。因此,28天是兼顾性能发挥与施工效率的时间点。


3. 混凝土为什么对水质有要求?

拌合用水的水质直接影响水泥水化和混凝土强度。含有油脂、糖类、酸类等的工业废水或污水会削弱水泥的胶结力,导致强度下降;富含盐类的矿物水可能引发侵蚀,影响耐久性。

因此,拌合用水需满足规范要求。一般而言,自来水及可供饮用的洁净水均可使用。若使用其他水源,应进行对比试验,确保对混凝土强度无不利影响。


4. 混凝土试块为什么以三块为一组?

混凝土试块用于评定结构实体的强度。尽管试块应尽可能与构件同条件制作,但仍存在差异。以三个试块为一组,以其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块的强度代表值(特殊情况需剔除异常值),这种做法可以提高评定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。


5. 混凝土的耐久性指什么?

除强度外,混凝土还应具备抵抗各种环境作用的能力,统称为耐久性。主要包括:

  • 抗渗性:抵抗液体和气体渗透的能力,用抗渗等级(如P6、P8)表示。

  • 抗冻性:抵抗冻融循环破坏的能力,用抗冻等级(如F50、F100)表示。

  • 抗侵蚀性:抵抗化学介质(如硫酸盐、酸性水)侵蚀的能力。

  • 耐热性:在高温下保持结构稳定和强度不显著丧失的能力。

这些性能确保混凝土在特定环境下能长期安全使用。


6. 为什么有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?

  • 自然养护:混凝土在自然条件(温度≥5℃,湿度90%~100%)下养护。强度增长慢,养护周期长。

  • 蒸汽养护:利用蒸汽(70~90℃)加速混凝土硬化,大幅缩短养护时间,提高模板周转率,适合预制构件生产。但在气候温暖地区,自然养护仍因经济性而被广泛采用。


7. 什么是混凝土的和易性?

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(搅拌、运输、浇筑、振捣)并获得均匀密实结构的综合性能,包括:

  • 流动性:拌合物在自重或振动力作用下流动的能力。

  • 粘聚性:各组分保持均匀、不离析的能力。

  • 保水性:抵抗泌水的能力。


8. 如何测定和易性?

目前常用坍落度法测定流动性,再辅助判断粘聚性和保水性。

  • 测定方法:将混凝土分三层装入标准坍落度筒,每层插捣25次,抹平后垂直提起,测量坍落高度(mm)。坍落度越大,流动性越好。

  • 观察判断:提起后,观察有无严重泌水,或用捣棒轻敲侧面,检查是否整体下沉、不离析。

对于干硬性混凝土,则采用维勃稠度法测定工作度(单位:秒)。


9. 混凝土如何按流动性分类?

分类坍落度 (mm)工作度 (s)
干硬性060~120
半干硬性0~3030~60
低塑性10~5015~30
塑性50~1505~15
流动性>150

具体选择需根据施工方法、结构截面尺寸和钢筋密集程度确定。


10. 什么是普通混凝土?有哪些特性?

普通混凝土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,砂、石为骨料,加水拌合而成。其主要特性:

  • 抗压强度高(20~50MPa)。

  • 凝结前塑性好,可浇筑成各种形状。

  • 耐久性好,耐干湿、冷热、冻融。

  • 导热系数较低,有一定保温隔热性。

  • 自重大(约2400㎏/m³)。

  • 抗拉强度低,脆性大。


11. 为什么要使用外加剂?

外加剂能针对性地改善混凝土性能,满足现代工程对高强度、大流动性、早强、耐久性等要求。其优势在于:

  • 在不显著影响其他性能的前提下,精准调整某一性能。

  • 避免单纯调整材料比例带来的负面效应(如增加用水量会降低强度)。

例如:

  • 掺入0.2%~0.3%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,可提高流动性。

  • 掺入2%~4%硫酸钠糖钙复合剂,可显著提高早期强度。


12. 为什么要有配合比?

混凝土配合比是各组分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,直接影响强度、耐久性、和易性及成本。合理的配合比既能满足工程技术要求,又能节约水泥,降低成本。


13. 配合比为什么按重量计算?

材料因湿度、密度不同,相同体积的重量差异很大。按重量计量更准确,误差控制更严格(胶凝材料±2%,骨料±3%),有利于保证混凝土质量稳定。


14. 混凝土龟裂的原因?

龟裂多由两种以上因素共同导致,主要包括:

  • 荷载引起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。

  • 收缩(干燥、温度变化)、化学作用、结构约束等引起的变形。

防治需从材料、配比、养护等方面减少收缩,并在设计与施工中加强构造措施。


15. 表面白华(壁癌)的原因与防治?

白华是水分渗入混凝土内部,溶解胶体或盐类后渗出,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白色结晶。防治措施:

  • 提高混凝土密实性,降低水灰比。

  • 使用清洁骨料和拌合水。

  • 加强养护,防止早期水分蒸发过快。

  • 施工中避免雨水侵入。


16. 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受哪些因素影响?

  • 水泥矿物组分:C3A含量高,吸附外加剂能力强,坍落度损失快。

  • 生产工艺:立窑与回转窑、冷却制度等影响矿物晶相和石膏形态。

  • 水泥新鲜度:存放后温度下降,f-CaO转化,适应性改善。

  • 环境温湿度:直接影响外加剂效果。

  • 配合比:骨料级配、胶材比例等也会影响适应性。

来源: 询价无忧网 (www.xunjia51.com ) 仅供交流学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加入会员1000+资料等您下载

关注公众号!

百万资料等您下载

免责声明:BBS所有内容均为网友上传,仅供学习交流,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。
预览图片
1/0

权益购买